阿德勒說「行為偏差的孩子是沮喪的」
他們誤以為要用這種方式才能得到關注,要用這些行為才能證明他們的價值。
之前班上有個喜歡上課在教室跑跑大叫的孩子,上課前跟家長講PEM時,就在教室跑來跑去,講完準備上課時我告訴孩子「等等上課只有一個規定,就是不能跑跑,因為教室地板是硬的,我擔心你們會跌倒撞到頭,而且教室有小baby,如果你們跑跑會很危險,可能會踩到他們跌倒,也可能會撞到別人兩個人都受傷。想站起來跳舞、走路都可以,就是不能跑跑,如果太開心忘了這件事,我會請他先到教室外冷靜,等到想起來教室不能跑跑再進來繼續上課。」
通常這類的孩子,只是想獲得關注、吸引大家的目光,他們誤以為用這種方法才能獲得價值。
上到一半這孩子真的站起來跑了,我用眼神示意媽媽,媽媽也很配合的帶他到教室外冷靜,後來進教室直到下課,他都沒有再跑跑了。下課我抱抱他感謝他的配合,冷靜回來有記得不能跑跑,專心的跟我們一起開心唱歌。
結束後我跟媽媽說「很感謝你配合的在他奔跑的時候帶出教室冷靜,他很聰明,馬上就清楚我們沒有在跟他開玩笑。後來回來之後就比較能專注在課堂上,跟著我們一起玩音樂,不會因為跑跑想引起注意而忽略了音樂,謝謝媽媽願意一起親師配合,讓他更能專心在課堂中,聰明的他很快就能學會不需要跑跑吸引我們注意,課堂上將更有收穫」
果然,媽媽說「他最近確實喜歡吸引注意,不曉得是這個年齡的原因還是因為家中有手足爭寵的原因,讓他很苦惱」
如同阿德勒說的「行為偏差的孩子是沮喪的」他們誤以為要用這種方式才能得到關注,要用這些行為才能證明他們的價值。
除了溫柔堅定的讓他知道這不是好方法,這時候更需要多花時間「專心」的陪伴他、證明你愛他。有時候全職媽媽有個迷思,覺得全職照顧他們,一整天陪著他們還不夠嗎?但是其實一整天如果媽媽只是滑手機、做自己的事,他們真的無法感受到「被愛」。不如睡前好好唸一本書,專心的陪他半小時,他才能感受到你是專心的把目光放在他身上,而真正感受到被愛。就像如果跟老公出遊,他只顧著他手裡的電動(我老公不會啦),你會覺得他有心在陪你們嗎?應該只會更想發火吧
而適當的界線也是必要的,否則孩子無所依循,他們就會不斷的測試我們的底線。我認為安全是無法妥協的,就像坐汽座就是為了安全,沒有妥協的餘地。我們不可能永遠提供給他們一個沒有限制又安全的環境,很多時候他們也需要學習配合、照顧自己的安全。
當然平常我們也不能隨便亂規定一堆,如果什麼都規定,他們當然會反抗,少少的規定,但每個規定都好好的跟他們討論、解釋原因,他們會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