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覺得孩子天生就會主動乖乖準時上學,孩子是從「無律」到「他律」到「自律」,
接受他們現在就是還沒有辦法自律的事實,引導他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責怪他們為什麼做不到。
最近開學聽到身邊不少媽媽抱怨,每天早上出門前罵小孩的時間越來越多,有媽媽來問我該怎麽辦?
(幼兒園/小學適用)
其實剛開學不只孩子需要適應,大人也是。
剛開學沒幾天,某天早上我也一度快要爆炸,因為那天哥哥知道要遲到了還是繼續慢動作。
事後回想,當時生氣的點就是覺得他前一天太累,想讓他多睡一點,所以比較晚叫他,忘記他起床就是需要「開機」的時間,沒辦法馬上動作很快完成所以事情,一來氣他慢動作,再來也是氣自己為什麼要為了讓他多睡一點晚叫他⋯
睡前,我和他再討論一次早上有那些事要做?怎樣才會不遲到?(其實討論過很多次了,既然忘記了就再討論)
#列出所有早上要做的事
請他「自己」說早上有哪些事要做,千萬不要幫他說,因為他自己想過才會記得,如果最後沒想到的可以幫他補充。
#排好順序
列出所有要做的事後,請他自己想他要的順序,例如:吃早餐—換衣服—刷牙—裝水拿餐袋書包—出門
#回推法
說完所有早上要做的事後,開始用回推的方法引導他思考,例如:
如果我們7:40前到校的話,幾點要出門?
7:30要出門的話,幾點要拿書包裝水?
7:25要拿書包裝水的話,幾點前要刷牙?
7:20要刷牙的話幾點要吃早餐、幾點起床?
#時間圖像具像化
把討論好的內容「寫/畫」出來(最好讓孩子自己寫自己畫),請他們幫這張紙取一個有趣的名字,像是「神奇超人的早晨任務」。不要小看寫出來張貼這個步驟,尤其對幼兒和低年級的孩子更是重要,討論完可能在他們腦中還沒有畫面,且他們時間的概念也尚未發展的很好,寫在一張紙上,貼在醒目的地方,讓他們可以反覆確認,會有很大的幫助,很多時候不用喊破喉嚨,手指著清單,他們自己就會去檢查有沒有完成任務。
#啟發式問句
引導他們思考的方式也很重要,把催促、指責、規定的說法,換成用問的「啟發式問句」。
「快一點」改成——你還需要多久時間?
「你可以早一點起床嗎?」改成——你覺得幾點幾分起床才不會遲到?
「衣服換了沒?」——「清單還有什麼任務沒完成?」
#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
不要覺得孩子天生就會主動乖乖準時上學,孩子是從「無律」到「他律」到「自律」,接受他們現在就是還沒有辦法自律的事實,引導他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責怪他們為什麼做不到。
#每個習慣都需要時間
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調整改進,一次進步一點點,每個好習慣都是慢慢累積來的,不可能今天講了一次明天就記得,就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
#看見孩子的進步
不要只看見沒做好的部分,看見孩子的進步、鼓勵孩子的進步,孩子就會越做越好。
/
以上都是以前到現在不斷的試錯不斷的調整來的,剛開學兄弟倆也和大家一樣,需要一些時間適應,不是開學日一到就馬上跟機器人一樣轉換成上學模式,這對現階段的他們來說還太難了,但是有了以上的準備,大家都會輕鬆很多,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父母也不用一早就大動肝火,分享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