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
俗話說「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真的不要小看「先連結情感」這件事,在被質疑的壓力下,大腦往往直接反射的是「戰/逃」的機制。
A「現在不能吃布丁」
B「我知道你很想吃布丁,但是等下要吃飯了,如果你想吃,我們等等吃完飯再吃。你想吃一半還是吃一整個?」
如果你是孩子?你想聽的哪一個?
–
俗話說「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真的不要小看「先連結情感」這件事,我們常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但在被質疑的壓力下,大腦往往直接反射的是「戰/逃」的機制,當下無法理性思考行為的對錯。
試著想想看老公一回家就說「家裡怎麼這麼亂都不收?」你有什麼感覺?
或是
老婆質疑你「東西為什麼都亂放?」
當下誰有辦法很感激的跟對方說「謝謝你的指教,非常感謝你告訴我這些事!」
應該不可能吧?
但是如果換一個說法
「帶孩子辛苦了,是不是忙到都沒時間整理家裡?」有什麼感覺?
心裡是不是有一種「原來你懂我的辛苦」
當被同理了,大腦就有能力理性思考。
上課前,老師跟大家說「因為疫情升溫,今天上課大家都要戴好口罩喔!」
的媽媽「來把口罩戴好」
「不要」
我「你不喜歡戴口罩齁?我也不喜歡,戴起來很不舒服。但是因為最近疫情變嚴重了,我們又要開始像去年一樣很小心的戴口罩多洗手」「你記得去年我們很緊張出門都要一直戴口罩、回到家要馬上洗手、洗澡、換衣服的日子嗎?」
默默的讓媽媽戴上了口罩。
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願意配合。
態度溫和,立場堅定。
永遠不要小看「先連結情感」這個小小動作的威力。
–
有人開始練習了嗎?說真的,直到現在我壓力大或累的時候也是會忘記一些工具,需要冷靜一下、翻個書才會突然頓悟,但是不斷的練習,就一定會進步,一定會比還沒開始練習前好!
歡迎分享你們練習的真實案例,你們的分享,可以鼓勵那些還沒開始的朋友,一起進入正向教養,一起教出自律、負責、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