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讚美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習慣被讚美的孩子,是沒有自信的
習慣接受各種讚美的孩子,很容易過度依賴別人給予的評價,來證明自己的好,這些過度的讚美會讓他們相信,唯有得到別人的讚美和肯定,他們才是有價值的。
有些人看到這個標題可能覺得很奇怪,啊你不是說要正向教養嗎?正向教養不就是要讚美嗎?不讚美怎麼算是正向教養?
「鼓勵可以是讚美,但讚美不一定是鼓勵」今天進班說故事時,剛好印證了這件事。
週一照往例是為一年級孩子說故事的時間,今天主題剛好是「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準備了一個活動,就是邀請班上的孩子說出其他同學的優點。
開始前我問孩子,有人喜歡被讚美嗎?有幾個孩子舉手,我再問,有人不喜歡被讚美嗎?竟然也有孩子舉手,而舉手的正好是那些平常最常被讚美的孩子。
習慣接受各種讚美的孩子,很容易過度依賴別人給予的評價,來證明自己的好,這些過度的讚美會讓他們相信,唯有得到別人的讚美和肯定,他們才是有價值的。
我觀察到,這些很常被讚美的孩子,其實很多時候是沒有自信的。
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啊都說你很棒了,幹嘛還要這樣想,你是不是不知足?
不是的,依賴讚美的孩子,一旦拿掉了讚美,他們會以為是自己沒有表現好,所以不被讚美,一旦沒受到讚美和關注,他們很容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然後就默默的陷入了這種追求讚美的深淵裡。
「稱讚像懲罰一樣,是社會控制的方法。過度相信稱讚容易遭到挫折,孩子會相信最好依別人的意見行事。」《阿德勒的父母成長課》
不恰當的讚美,就像給孩子吃糖一樣,偶爾給一次甜食他們會很開心很滿足,但如果天天給他們吃,到後來已經麻痹,甚至需要更多的糖才能滿足他們,一點點的糖根本不夠。
讓我想起小時候家人們總是說我可愛漂亮,但我上學後,發現原來比我漂亮的人這麼多,我根本不漂亮啊,而後我轉而自卑,覺得自己其實根本不漂亮,當時對自己的外表完全沒有自信。
而我一直以為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過度讚美的壞處,沒想到最近某次帶弟弟去上課遇到不認識的家長,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在一個三歲左右的孩子耳邊說「哇!你好棒」「很乖」「很棒」我著實有點驚嚇。
或許就像有些家長誤會正向教養就是什麼事都順從孩子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件事下次再來分享)
可是不讚美要怎麼正向教養?可以怎麼做?
用鼓勵代替讚美。
鼓勵可以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讓孩子為了目標而自發努力,鼓勵著重的是「過程」,而讚美著重的是「結果」,會讓孩子不自覺的成為討好者,讓孩子相信,唯有讓別人感覺好的時候,他才有價值。
只要父母不是以控制為目的,真誠的讚美也可以是鼓勵。
舉例來說:
–
「你剛剛那球踢得很好!」這是鼓勵也是讚美。
「你做的真好」就是讚美,不是鼓勵。
–
「你剛剛很專心的在畫畫,可以感覺畫畫讓你很開心」這是鼓勵也是讚美。
「哇!你畫的好漂亮喔!」就是讚美不是鼓勵。(這是你的感覺)
鼓勵一定要有具體的事件,而且最好能看到孩子的努力與進步。
說到這裡是否已經頭昏眼花現在不懂也沒關係,因為我以前也不是看了就懂了,即使懂了也不是馬上就能做到,即使到現在我還是要不斷練習用鼓勵代替讚美,因為潛意識就是會讓我們用以前的方法對待孩子,但是透過不斷的練習,就會發現,原來鼓勵和讚美差別這麼大。
孩子最終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我們的價值不應該靠別人給予,應該是我們自發性的期待自己能為這個世界貢獻什麼能力?
「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將自己視為有價值的人,便必須真誠的接納孩子自己的樣子,包含所有不完美之處。鼓勵重視內在的評量和貢獻,鼓勵型的父母教導孩子接納自己不夠好的地方,對自己有信心,以及幫助他瞭解:只要有努力和貢獻,就是有用的人。」《阿德勒的父母成長課》
用鼓勵代替讚美,可以教導孩子為自己努力,而非依賴他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