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常待辦清單說話,取代叨念提醒。
正向教養中很好用的工具
日常待辦清單一直是正向教養裡一個很棒的工具,從學齡前到學齡都很好用,我認為越小開始越好,讓他們習慣為自己的事負責,長大他們也學會用這種方法幫自己建立待辦事項。
疫情下覺得正向教養變難了嗎?
其實疫情下更需要正向教養,
才能讓防疫在家的日子更輕鬆。
建立日常待辦清單一直是正向教養裡一個很棒的工具,從學齡前到學齡都很好用,我認為越小開始越好,讓他們習慣為自己的事負責,長大他們也學會用這種方法幫自己建立待辦事項。
還記得兒子小一剛開學,當時還沒正式接觸正向教養,讀了一些阿德勒相關書籍卻不知道如何應用,更別說什麼日常待辦清單了。
剛開學孩子除了適應新學校、新作息、新同學、新老師,還有接踵而至的各項作業,讓他們身心都面臨極大的壓力。
媽媽也面臨很大的壓力,每天趕出門、晚上趕睡覺,還沒建立日常待辦清單前,就是每天趕趕趕,媽媽很焦慮很容易爆炸。
直到開學第二週好友提醒我「日常待辦清單」這個工具,回去執行過後,孩子很快的可以上手,也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擔心與焦慮。
#當我們把責任還給他們,不再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他們也很快學會為自己負責。
我再也不用提醒他現在該做什麼?我只會問他,今天清單都完成了嗎?
以下分享過各年齡層的日常待辦清單原則。
#學齡前尚未入學幼兒
尚未上學的孩子,建議可以從 #睡前慣例表開始建立。
這個年紀的孩子,非常需要秩序感,穩定的作息可以幫助他們能預測接下來要發生的事,讓他們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的情緒才不會起伏太大。
而這個年紀的孩子抽象概念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必須透過實際看到的東西才能理解,所以在建立睡前慣例表時,可以帶著他們拍照,把照片印出來,貼在表上,他們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依循。
睡前慣例表可以有洗澡、喝牛奶、刷牙、唸繪本、睡覺,ㄧ步一步的陪他們拍照印出照片再貼在表上。
#學齡前已入學幼兒
除了睡前慣例表,學齡前已入學的孩子,通常已經有還不錯的認知和表達能力了,可以再加入 #早晨慣例表,放上每天出門前需要完成的事項。
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每天起床要做那些事,順序應該如何安排,讓他們自己決定,通常自己決定的內容,他們更會主動執行,達成目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也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學齡兒童
如果已經習慣睡前慣例表和早晨慣例表的孩子(前兩項沒有建立過也沒關係,隨時開始都很好)這時候就可以加上 #日常待辦清單。
分享我家哥哥的日常待辦清單,項目很細,除了有寫作業、練琴、整理書包、唸繪本、讀英文、跳繩、準備隔天衣服、整理書桌、睡前喝牛奶、刷牙、洗澡。
建立清單的原則就是要一起討論,清單完成後可以先實施一週看看有沒有需要增加或減少的部分,很多像是整理書桌都是他自己加上去的,不要小看討論這件事,討論的過程就是一種尊重,也可以讓他們理解這些都是他們的事,當他們發現他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他們就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還有一個建議,#盡量不要因為完成清單給予獎賞(我也犯過這個錯),會讓他們依賴外在獎勵、重視物質,剝奪孩子感受自己達成目標的內在成就。
當然也不要指望建立清單後,孩子就會突然變成天使,每天按著清單打勾檢核,不再挑戰或抗拒。測試權力,就是他們長大獨立的過程,父母最終還是需要放手,讓他們學會獨立負責,而非依賴父母、聽從父母的決定。
#疫情期間作息有很大的改變,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建立新的清單,除了幫助孩子建立有秩序、可預測的新生活,也可以幫助全家都穩定情緒。
用日常待辦清單說話,取代叨念提醒。
態度溫和、立場堅定,幫助他們學會為自己負責。